客車防雨密封性試驗方法
客車防雨密封性試驗方法
GB/T 12480—90
Rain proof performance test mothed for buses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客車防雨密封性試驗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GB 3730.1規定的各類客車。雙層客車及具有駕駛室和封閉式車廂的汽車可參照使用。
2 術語及其定義
本標準所述客車防雨密封性是指客車處于靜止狀態,在規定的人工淋雨試驗條件下,關閉全部門、窗和孔口蓋時,防止雨水進入車廂的能力。
2.1 滲
水從縫隙中緩慢出現,并沿著在內護面上漫延開去。
2.2 慢滴
水從縫隙中出現,并且以少于等于每分鐘60滴的速度離開車身內護面,斷續地落下。
2.3 快滴
水從縫隙中出現,并且以多于每分鐘60滴的速度離開車身內護面,斷續地落下。
2.4 流
水從縫隙中出現,并沿著或離開車身內護面連續不斷地向周圍或向下流淌。
3 試驗條件
3.1 淋雨試驗時,氣溫應在5℃~35℃,氣壓應在99~102kPa范圍內。在室外淋雨試驗臺上進行試驗應選擇晴天或陰天,并且風速不超過1.5m/s。
3.2 淋雨試驗時,對不設行李艙(箱)的客車規定的車體受雨部位及降雨強度見表1;對設行李艙(箱)的客車規定的車體受雨部位及其降雨強度見表2。
3.3 噴嘴的噴射壓力為69~147kPa。
3.4 淋雨時間為15 min。
3.5 前、后部噴嘴的軸線與客車基準Y平面平行,與鉛垂方向的夾角為30°~45°,噴嘴朝向車體。側面噴嘴的軸線與客車基準X平面平行,與鉛垂方向的夾角為30°~45°,噴嘴朝向車體。頂部噴嘴的軸線與客車基準Z平面垂直,噴嘴朝向車體。底部噴嘴位于客車基準Y平面兩側,其軸線與客車基準X平面平行,與鉛垂方向的夾角為30°~45°,噴嘴上仰朝向另一側車體。
3.6 底部噴嘴與地板下表面距離為300~700 mm,其余部位噴嘴與車體外表面距離為500~1300mm。
3.7 噴嘴布置應保證規定的車體外表面都被人工雨均勻覆蓋,不存在死區。
4 試驗程序
4.1 降雨強度測定
降雨強度測定按照附錄A(補充件)進行。
4.2 噴射壓力測定
4.2.1 管路系統中已設置壓力自動調節閥的淋雨設備只需定期進行壓力檢定,而試驗前噴嘴噴射壓力無需再測定。
4.2.2 管路系統中未設置壓力自動調節閥的淋雨設備,試驗前應進行噴嘴噴射壓力的測定,其方法是在任意一個噴嘴口處,用橡膠軟管連接噴嘴與水壓表,調節壓力調節閥使噴射壓力達到規定值。
4.3 試驗步驟
4.3.1 將試驗車停放在淋雨場地內位置。
4.3.2 觀察記錄員進入車廂,然后關閉全部門、窗及孔口蓋。
4.3.3 啟動淋雨設備,待進入穩定工作狀態時即為試驗開始,5min后開始觀察車廂滲漏水情況,并填入表3。
4.3.4 達到規定淋雨時間后關閉淋雨設備,結束試驗。
5 試驗數據整理
每輛受試客車的初始分值為100分,按每出現一處滲扣1分,每出現一處慢滴扣3分,每出現一處快滴扣6分,每出現一處流扣14分累計,減去全部所扣分值即是實得分值,如出現負數,仍按零分計。
附錄A
降雨強度測定
(補充件)
降雨強度測定方法分為自身測定法和外部測定法二種,選擇相應的一種方法測定降雨強度。
A1 自身測定法
利用淋雨設備自身設置的流量計進行測定。
A1.1 符合下列全部條件的淋雨設備可按本方法測定降雨強度:
a.淋雨設備自身設有流量計;
b.已在與降雨強度規定值不相同的受雨部位對應的淋雨管路上分別設置節流閥或全部淋雨管路僅設置一個共用節流閥,并且各淋雨管路上設置噴嘴的密度與它們降雨強度的比值相對應。
注:降雨強度規定值相同的受雨部位對應的淋雨管路可只設置一個共用節流閥,也可各自獨立設置節流閥,還可和其他淋雨管路一起共用一個節流閥。
A1.2 測定方法
啟動淋雨設備,逐個調節設置在各淋雨管路中的節流閥,使流經該管路的水流量達到規定降雨強度的對應值。
A1.3 對應流量計算公式:
A2 外部測定法
未設置流量計的淋雨設備,其降雨強度測定按照下述方法進行。
A2.1 測試器皿
a.容量為2000~5000 mL量杯,一個;
b.容量為10 L遮蓋式容器及其附屬裝置(見圖A1),一個。
A2.2 測定程序
A2.2.1 分別將連接軟管下端與集流管連接,其上端與待測定淋雨管路中的噴嘴連接,被連接的噴嘴間隔選取。
A2.2.2 同時開啟進水閥和放水閥。
A2.2.3 將待測定淋雨管路中的節流閥開啟至某一開度。
A2.2.4 啟動淋雨設備,待噴嘴和容器底部出水都呈現穩定狀態時,關閉進水閥。
A2.2.5 待容器內的水放完后關閉放水閥。
A2.2.6 開啟進水閥,同時記錄時間,2 min后立即關閉進水閥,再關閉淋雨設備。
A2.2.7 用量杯計量容器內全部積水,然后按A3章計算降雨強度。
A2.3 反復應用A2.2.2條至A2.2.7條直至達到規定的降雨強度。
A2.4 反復應用A2.2.2條至A2.2.7條和A2.3條直至使全部淋雨管路均達到規定的降雨強度。
A3 降雨強度計算
附錄B
客車防雨密封性試驗設備淋雨室
(參考件)
B1 淋雨設備工作原理和組成
B1.1 由電機驅動水泵,水從蓄水池內不斷泵入主管路,經過壓力調節和流量調節,進入淋雨管路,通過噴嘴射向車體表面,噴射出的水被匯集流入蓄水池,經過多級沉淀、過濾后,循環使用。
B1.2 淋雨設備主要由水泵及其驅動電機、底閥、壓力調節閥、節流閥、截止閥、水壓表、流量計、輸水管路附件、噴嘴、蓄水池、支架和噴嘴架驅動調整裝置等組成,淋雨系統設備見圖B1。
B2 淋雨設備性能和參數
B2.1 淋雨標準面積
B2.1.1 不設行李艙(箱)的客車淋雨標準面積
B2.1.1.1 頂部淋雨面積應大于車體在基準Z平面上投影面積,其尺寸為:
B2.1.1.2 側面淋雨面積應大于側窗窗框下沿以上車體部位在基準y平面上
投影面積,其尺寸為:
B2.1.1.3 前部淋雨面積應大于風窗下周邊密封膠條下沿以上車體部位在基
準X平面上投影面積,其尺寸為:
B2.1.1.4 后部淋雨面積應大于后窗下周邊密封膠條下沿以上車體部位在基
準X平面上投影面積,其尺寸為:
B2.1.2 設行李艙(箱)的客車淋雨標準面積
B2.1.2.1 頂部、底部淋雨面積應大于車體在基準之平面上投影面積,其尺
寸為:
B2.1.2.2 側面淋雨面積應大于車體在基準Y平面上投影面積,其尺寸為:
B2.1.2.3 前部、后部淋雨面積應大于車體在基準X平面上投影面積,其尺
寸為:
B2.2 降雨強度
降雨強度見正文3.2條。
B2.3 噴射壓力
噴射壓力見正文3.3條。
B2.4 水泵流量及揚程
所選水泵額定流量應比實際所需zui大流量大5%~10%,其揚程不小于40m。
B2.5 噴嘴方位及其布置
B2.5.1 噴嘴方位
噴嘴方位見正文3.5條、3.6條和3.7條。
B2.5.2 噴嘴布置
噴嘴布置應保證規定的車體外表面被人工雨均勻覆蓋,不存在死區并符合相應的降雨強度,若需經常對外廓尺寸差別較大的多種車型進行防雨密封性試驗,則應將淋雨管路的噴嘴架設置成可移動調節的。
B2.6 噴嘴結構和參數
B2.6.1 尼龍噴嘴
噴射孔徑為2.5mm,偏心式,其結構見圖B2。
B2.6.2 噴嘴
噴射孔徑為2.5~3mm,水流通過雙頭或三頭螺紋產生旋轉后噴出,其結構見圖B3。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客車標準聯合工作組提出。
本標準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歸口。
本標準由上海汽車拖拉機研究所、交通部重慶公路科學研究所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施忠道、王子玉。